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共同致力于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构想,在项目获取、开发、组件供应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截至目前,全球 HJT规划产能已经超过120GW,随着设备、关键材料的进一步降本和工艺提升,预计HJT量产节奏将进一步加快。海外来看,梅耶博格、REC等海外电池厂商也加速布局HJT电池量产线,仅 2021H1就宣布了超8GW的新建项目计划。
随着 HJT 产线成本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入局,安徽华晟一期项目进展顺利,预计 Q3 将进行二期 2GW 项目招标。效率提升+设备降本空间大,HJT电池产能规划超120GW2021 年之前,因HJT产线设备投资额度大,工艺成熟度有待提升,国内外很多电池厂商处在观望和MW级别的中试产线。截止目前,已经有超 10GW 在建或招标,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异质结量产线投产进度将加速。2021 年 6 月金刚玻璃发布公告,决定投资建设 1.2GW 大尺寸半片超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目前相关设备已经进场。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中信证券新老玩家纷纷入局,HJT 扩产节奏加快钧石、通威等厂商早在 2019 年之前就已开始规划 HJT 产能。
随着设备加速国产化和工艺逐步提升,国内华晟、金刚玻璃及明阳智能等新进入厂商纷纷入局异质结 GW 级别量产线,对于PERC时代的国内龙头电池厂商而言,通威股份、东方日升等纷纷开始GW级别异质结电池产线。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中信证券像产业转型、战略对决、研发竞赛、政策规划这些商业常见场景,通通难觅其踪。
从0到3%的过程,便孕育了如此庞大的市场,而一旦进入3%到40%的增长,其成长空间显然难于想象。所谓的先知先觉,往往依靠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后知后觉,则依靠传播的功劳;不知不觉者,要么是反应迟钝,要么干脆与己无关。商战剧,一直是中国影视行业的短板。2021年12月3日,光伏行业硅片巨头中环股份(SZ:002129),对自己的核心产品价格做了一次大调整。
二级市场则属于后知后觉者,硅片龙头降价的消息经过传播之后,开始不断发酵。光伏产业的20年,技术迭代之快,使得短暂的胜利者常有,坐稳王座者少见。
即便是双寡头格局的硅片环节,同样不容乐观。如果双方恰好身为行业巨头,远期效应甚至难以估量。尤其是隆基,得益于在单晶硅片领域开创先河以及多年的深耕,长期占据龙头位置。随着产业内其它企业产能陆续释放。
另一方面,倘若打起价格战来,成本优势将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因素,届时,市场格局将再度变幻。这是本篇报告试图解答的问题。另外一种情况是,当原材料供给顺畅后,终端的需求便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演化到明年,竞争态势会发生大幅变化,从今年的拉锯战,转化为为以央企为代表的电站强制约。假设2022年装机需求乐观估计在225GW,按照1:1.2容配比,对应组件需求270GW,大概对应93.1万吨硅料的硅料需求;按供给来看,2022年预计101.3万吨多晶硅料的供应,硅料紧缺的情况会得到改善。
包括学术界、业界、券商、媒体、投资者莫衷一是,未能盖棺定论。但是,仔细深入到制程中发现,这个行业其实是一个精细活。
先知之上,还有先知小到产业方向,大到历史进程,对事物发展的观察,总离不开三类群体:先知先觉者,后知后觉者,不知不觉者。一位业内人士曾经做出过如此感慨:很多企业想进入硅片领域,也有大笔资金投入。
210(M12)的优势便是大尺寸带来的效率提升以及安装成本的下降,现阶段辅材配套已逐步完备,随着未来折旧成本的下降,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市场份额和效益。单晶炉1.4亿/GW,切片机等0.4亿/GW,京运通于2020年8月完成210切片机自主研制并完成试产,21年初实现批量供货,自产单晶炉有望降低25%的硅片投资。这才是构成硅片价格大战的真正背景,但价格战演变成隆基与中环的隆中对,还有另外一些原因。未来价格战一旦激化,精益生产能力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胜负的天平。而以上机数控、京运通为代表的硅片设备制造商选择设备+硅片一体化的路线,这类新贵凭借自产设备,获得了成本优势,来势汹汹。谈及硅片行业的竞争格局,始终绕不开182(M10)和210(M12)之争,二者站队者势均力敌,争论沸沸扬扬,不绝于耳。
一体化的势在必行一体化的含义是整合资源,将产业链不同环节产生的利润留存到终端环节,以实现降本增利的目的。随着210硅片尺寸的推出,以182和210为代表的大尺寸硅片迅速提升渗透率。
故此,各大硅片厂纷纷加入到了一体化的道路中。市场选择用脚投票,引发了股价的下跌。
与之相反,诸如董事长提一箱子现金谈合同、股市一天赔光破产、远东最大的贸易公司帝豪集团这类神奇剧情,倒是常常跃入眼帘。而中间环节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今年来看最惨淡的当属电池片和组件环节。
这推动先知先觉者做出了判断隆基与中环,可能会相继作出降价决定。硅片设备总投资额在1.8亿/GW左右,占新建产线80%以上。硅片行业的竞争态势,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那便是硅片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至2020年CR2超过了60%,形成了隆基+中环双寡头的局面。在这样的格局下,各大硅片厂对未来的内卷心知肚明,所有玩家都被迫进入了博弈状态。
我们确定的是,光伏产业仍旧处于高速增长周期内,而隆基与中环的对决,虽然看起来残酷而激烈,却注定只是大潮中的一朵浪花。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迫使隆基降价呢? 事实上,正如同风口背后,自有吹风人一样。
双反、5.31,疫情等因素均对其产生了较深影响。在已上映的商战剧里,我们既看不到庄家操盘的分秒战争,也看不到产业链上下游的残酷博弈。
但这个行业又有一个特点,它具备成长和周期双重属性。而越是临近岁末,业内越发现抢装可能不及预期,这会直接导致库存叠加上升,同时,伴随着未来硅料及硅片产能的释放,坚挺价格难以为继。
将目标锁定在隆基、中环上。以隆基硅片价格走势为例,自2020年5月份,在需求高企的背景下,价格驶入了上升通道,即便在今年硅料暴涨导致下游需求萎靡的情况下,价格依旧坚挺。若2021年装机不及预期的话,在2022年降价顺利传导下将使得产业失衡转向均衡,那么,装机量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未来硅料大量产能释放带来的结果,显而易见,它势必带来硅料价格下降,降价沿着产业链开始传导从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组件价格下降后终端电站建设需求复苏,装机量上升,产业逐步走向均衡
产品设计科学,制作精良,造型美观,关键零部件全部采用进口材料,是现代电网建设、工程建设、直流电路控制系统等良好的配套产品。公司主导产品有:小型断路器(10KA);塑壳断路器;漏电断路器;直流断路器;隔离开关;电磁式漏电开关等。
产品品质,各项性能均属目前国内同类产品中超前、稳定之系列。中国电力工业百强榜评选活动,被誉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奥斯卡奖,是行业的新权威排行榜。
1999年公司引进及吸收国际上新一代小型断路器及配套系列元器件等产品的先进技术理念,自行研制开发目前国内新一代小型断路器XYD系列产品(短路分断能力高达10KA)。西源公司愿在新世纪里与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客商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共进,共创美好明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